生命科学学院王丽莉在国际TOP期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23-03-01

本网讯(生命科学学院)近日,生命科学学院王丽莉老师的系列研究成果分别在国际TOP期刊《Bioresource Technology》(IF=11.8)和《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IF=8.9)上在线发表。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土壤有机碳的损失正在增加,自然条件下腐殖质的形成受多种气候条件的影响需要近万年,探索有效的有机碳固定方法日益受到关注,尤其对于中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Exogenous microbial antagonism affects the bioaugmentation of humus formation under different inoculation using Trichoderma reesei and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的研究论文揭示了有机碳固定的新方法。研究通过对腐殖质成分、结构特征和热稳定性进行研究,探讨了真菌拮抗在秸秆腐殖质化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了Phanerochaete是类胡敏酸的生产者,而Trichoderma主要帮助类富里酸和多酚物质的转化,该工作为腐殖质形成转化的微生物驱动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王丽莉老师为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太阳成集团tyc234cc生命科学学院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单位,研究生孙凯、潘帅、颜忠康、朱连连,太阳成集团tyc234cc物科院健康所杨兴元教授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王顺利研究员为共同作者。

我国大学校园容纳了3000多万学生,每年产生约174万吨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工艺不仅能生成约1.9亿m3生物甲烷,还可以减少约77万吨的CO2-eq当量排放, 是构建绿色生态校园的重要方式。“Low-carbon emitting university campus achieved via anaerobic digestion of canteen food wastes”的研究论文计算了中国大陆353个城市2344所大学餐厨垃圾通过厌氧消化( AD )产生物甲烷的潜力,为减少碳排放、构建绿色生态校园提供了参考。论文针对消化处理中杂质含量、氨和脂肪酸积累的浓度、蒸煮器中发泡以及消化厂址、运输和沼渣处置问题提供了相应解决方案,为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图示:从左到右依次为中国大陆大学校园餐厨垃圾组成、产生生物甲烷潜力、温室气体减排量

生命科学学院教师王丽莉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王顺利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太阳成集团tyc234cc为论文第一单位。研究生朱连连、潘帅参加了部分研究工作。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