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成集团tyc234cc召开专家学者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座谈会

发布时间:2022-10-19

本网讯(人文社会科学处)1018下午,校社科联、党委宣传部、人文社会科学处主办的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在磬苑校区举行。太阳成集团tyc234cc相关人文社科专家学者围绕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结合实际、深入思考、充分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分享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体会。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同志所作的报告,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振奋人心、意义深远,为我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强大思想指引、磅礴精神力量。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十分重要的大会,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程雁雷聆听党的二十大报告后,备受鼓舞,深感使命光荣。她在接受采访时说,将把学习好领会好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决做到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针,守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意识形态主阵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努力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堪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才,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贡献一份新的力量。

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陈义平在主持会议时说,各单位要积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引导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加大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阐释力度,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以更加饱满的姿态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传递新时代的中国价值,弘扬新时代的中国精神。

经济与社会发展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荣兆梓教授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特别强调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要意义,这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推及自身,联系工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好、教好,弥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发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学习研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落到实处。

文学院曾良教授说,党的二十大报告高瞻远瞩内容丰富催人奋进。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高校教师,要牢记使命,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增强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大力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身力量。

徽学研究中心主任周晓光教授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纲领性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巨大优势和伟大力量,同时也对未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信心。

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张德元教授说,党的二十大报告充分体现了国情意识和深邃的历史眼光,以及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这要求我们要从国情实际出发,坚持思想路线的成果,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与教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徽学研究中心徐道彬教授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体现出“守正创新”。习近平同志强调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怎样来谱写新的历史,这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重点。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要保证自己在政治思想和具体工作中,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结合自己长期沉潜研究与学术探索,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做到自信自强,守正出新。

汉字发展与研究中心主任徐在国教授说,习近平同志报告中有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论断,让我们备受鼓舞。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商学院院长杜鹏程教授说,当前数字经济和数字中国建设,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数字化人才。高校需要不断深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大力加强数字意识、数字思维、数字素养、数字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加快数智化教育的转型,以更好服务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

社会与政治学院副院长徐理响教授说,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现代化话语和方案的超越,对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自主性探索。中国政治学需要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背后的逻辑机理,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活实践,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的政治学知识体系,为现代化理论贡献中国方案。

哲学学院副院长王金柱教授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式现代化根本而言是要解决两个矛盾:人与自然矛盾及人与人矛盾;进而实现两个和解:人与自然的和解及人与人的和解;人与自然的和解道路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人的和解道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历史学院副院长、欧盟研究中心主任尹建龙教授说,习近平同志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安全”一词出现的频次很高,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对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大国博弈加剧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应强化对国家安全面临威胁的前瞻性研究和对策性研究,发挥高校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田淑英教授说,在新发展阶段,构建绿色低碳经济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主动担当大国责任、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需要,也是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发展质量的内在要求。坚持先立后破,推进绿色技术创新、能源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的绿色低碳转型,亟待加强政策联动,以政策引导促进市场主导模式下的系统性变革。我们要带着更强的使命感,加强相关研究。

商学院副院长周泽将教授说,习近平同志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以辉煌成就激荡人心,以伟大思想凝聚人心,以宏伟蓝图振奋人心,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宣言书、动员令和行动指南。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同时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要积极关注我国高质量发展所涉及的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内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紧密围绕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绿色转型问题展开研究,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而奋斗。

校团委书记、太阳成集团tyc234cc青年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高贵和说,习近平同志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同志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我们要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现实逻辑等四个维度认真学习和把握,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努力做好青年的思想引领工作,筑牢青年成长成才的思想基石。

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梅博士说,党的二十大报告体现出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走上了质量和公平兼顾的道路。我国教育质量发展的目的是培养创新性人才,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等;教育公平的发展目的核心是为了人民、为了发展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为了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为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等。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的兼顾表明了我党对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决心和路径。

舆情与区域形象研究中心主任章玉政说,当今中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有前所未有的新媒介技术革命带来的“乱花渐欲迷人眼”,又有外部国际舆论环境的“风刀霜剑严相逼”。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成为当务之急、时代之需。讲好中国故事,就要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国实践的故事;建构开放、包容、多元、自信的创新话语,让人听得懂、听得进;在此过程中,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并对之进行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罗锋教授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我党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系统阐释,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根本问题。具体到新闻传播领域,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学科体系建设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我们需要加快推动与建构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学科体系建设,这一体系在本质上不同于奉“无冕之王”“第四等级”“新闻自由”为圭臬的西方新闻传播学科,而是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贯彻到整个学科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中。

安徽文脉传承与研究中心主任耿传友教授说,习近平同志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是新时代新征程的纲领性文献。报告中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论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太阳成集团tyc234cc人文社会科学优势明显,作为其中一员,需要在传承中华文化、彰显徽风皖韵中勇担大任。在开展安徽文脉整理与研究中,着力提炼“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为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贡献力量。

外语学院陈婷婷副教授说,习近平同志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可以从精神标识、中国叙事体系和国际话语权三个维度加深学习体会。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关键在于精神标识,精神标识是通过提炼话语标识性概念展示出的。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标识性的话语展现,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世界在使命、责任与利益等方面的深度融通。如何加强中国叙事体系建构,着重在于把握叙事议题的建构、叙事议题的传播和叙事议题的制度化。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需着力于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加强国际话语表达的创新性、规范性和超越性功能,不断提升中国国际话语表达的影响力。

艺术学院副院长田雅丽教授说,党的二十大报告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开启新征程的纲领性文献。报告提到“文化”近30次,在第八章“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对未来我国文化建设做出系统阐述。我们要充分发挥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主力军作用,传承、传播、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