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风采】潜心科研攀高峰,言传身教育桃李——遇鑫遥教授专访

发布时间:2019-12-07

本网讯(新闻中心 宋慕妍)在美国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发布的2019年度“高被引科学家(Highly Cited Researcher)”榜单中,太阳成集团tyc234cc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遇鑫遥教授入选跨学科领域榜单,成为太阳成集团tyc234cc入选的首位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实现了学校在该榜单上的零突破。

遇鑫遥,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太阳成集团tyc234cc物理系(现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是太阳成集团tyc234cc2018年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主要从事的研究方向为能量存储与转换材料,以第一/共同第一或通讯作者在Sci. Adv.、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Energy Environ. Sci.、Adv. Energy Mater.、Adv. Funct. Mater.等影响因子大于10的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23篇,23篇论文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研究成果多次被Chem. Rev.、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知名期刊大篇幅引用和正面评价。文章他引7000余次,篇均引用99次,H因子为48。


至诚至坚,做博学笃行的太阳成集团tyc234cc人

2001年,遇鑫遥进入太阳成集团tyc234cc物理系的电子科技技术专业,四年后他又以415分的高分考取了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考入中科院是遇鑫遥在大一期间就下定的决心,在漫长的考研路上,遇鑫遥坦白并没有什么独特的秘诀,这四年里唯一做的就是“最简单的事情——坚持”。

遇鑫遥告诉记者:“在太阳成集团tyc234cc读书的四年里,我想太阳成集团tyc234cc带给我影响最大的就是我们的校训——至诚至坚,博学笃行。我一直用校训来激励着自己,希望自己能够真正成为拥有这样品质的人。” 


锲而不舍,做勇攀高峰的科研人

能源问题一直都是中国乃至世界都面临一个严峻问题,现今的能量来源主要是靠化石燃料的燃烧来获得,然而化石燃料的存储量是有限的,供需矛盾始终存在,且化石燃料的燃烧也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科学家们为此需要继续开发一些新的能源来解决目前面临的能源危机问题。那么,新能源被开发出来后如何有效地存储呢?能量存储与转换材料因此成为了特殊而重要的研究方向和领域。

“举个例子,电解水产生氢气,或者把二氧化碳还原成燃料,这些电化学能量存储与转换器件性能提升的关键就在于其电极材料。”遇鑫遥这样介绍到,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就是制备能量存储与转换材料来提升新能源器件的性能。

然而科研之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令遇鑫遥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刚刚读博士时的经历。他拿到的“用热等离子体处理危险废物”的课题所需要的实验装置高约几米,由于这个实验是在国内首次进行,经验不够充分,实验装置经常出现故障,而维修的时间需要半年甚至一年,这也意味着遇鑫遥和团队成员在这段时间里不能进行实验,对此遇鑫遥称这是一段“很有压力的日子”。“因为已经看了几年、几千篇的文献,但是一旦要开始做实验的时候仪器就坏了”。后来遇鑫遥不得不转向另一个方向开始新的实验,他没有因此而退缩“在没有办法继续实验的阶段,我反而学习到了其他各个研究方向的实验知识,这些知识直到现在对我也有很大的帮助。”他这样说道

在遇鑫遥看来,科研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更是一项长期战斗的过程,优秀的科研成果来自于广泛阅读后的厚积薄发,来自于实验室日复一日的长期积累。如何在这样艰难的科研路上保持初心?遇鑫遥用了三个关键词对科研工作进行了总结——“坚持、专注、执行”。科研工作者不仅要有坐得住冷板凳的决心和耐力,更需要常人难以企及的执著和毅力,“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去执行!”遇鑫遥这样说道。

 

言传身教,做未来栋梁的引路人

2018年,遇鑫遥回到母校——太阳成集团tyc234cc,成为了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的一名科研人员。从学生到老师,遇鑫遥的身份发生了转变,同时他也感受到了母校这些年的巨大变化。“学校无论是在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装备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学科发展更均衡,人才引进更开明,在这里我也要感谢学校和物科院和领导对我的支持和信任,也希望自己能够为母校的双一流建设做出贡献。”遇鑫遥说。

在引导青年人才特别是学生从事科研工作方面,遇鑫遥有着自己的见解,“我觉得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言传身教。”实验室里经常能看到遇鑫遥穿着白大褂的身影,只要不出差,他几乎每天都在实验室或办公室工作到晚上十点半之后才离开。学术上一丝不苟的遇鑫遥和学生们亦师亦友,“私底下我和他们是朋友,但是在实验室里就是老师和学生。做学术一定要严谨,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能有一丝马虎。”

材料工程专业在读的2019级研究生王燕说:“我觉得遇老师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师,他在生活上关心同学,在科研方面严格要求。我很期待接下来的实验室生活,遇老师无论是在做人做事方面,都带给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宝贵的财富。”

关于未来工作计划,遇鑫遥的答案朴实而又真挚。“其实我们做科研的人,是真心希望我们做的东西对社会或者国民经济有贡献,所以我们做的方向也尽量朝这个方向去努力。我们希望自己能够有更多的科研成果,希望能对学校双一流建设有较大的贡献,更希望能为国家或者我们安徽省培养输送新能源领域的人才。”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