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专访第十二届“李世雄奖”获得者李广

发布时间:2019-09-10

本网讯(新闻中心陈欣 胡梦菊)他对教学认真负责,他对科研不断钻研,他在学科建设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他是认真严谨的教学老师,亦是学生口中亲切的“广哥”。他为太阳成集团tyc234cc双一流学科建设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教学12年,他为太阳成集团tyc234cc、为社会培养许多人才。他就是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的李广教授。



兢兢业业做教学科研

“教学与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李广认为教学和科研之间并不矛盾,教学是本,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学。“科研是教师自我学术能力的提升,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更新速度很快,教师的知识也要不断更新,甚至也要创新,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新知识传授给学生。”至于怎么平衡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平衡,李广也提供了自己的方法——找到适合自身的特点。12年的教龄让他更侧重于教学方法的摸索,让学生易于接收新知识,启发他们主动去思考。利用晚上时间,李广会阅读文献,去思考自己指导的研究生实验结果,安排下一步的实验方案。

同时,李广在科研工作方面也投入大量的精力。长期以来,李广针对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光电转换的对电极材料和锂离子电池(LIB)的储电用电极材料两个研究热点开展大量工作,取得不少成果——已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检索论文90余篇,其中JCR大类一区论文13篇,大类二区论文17篇,论文被引用1500余次。

无私奉献促学科建设

2010年,李广作为执笔人完成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书的撰写和附件材料的收集整理。为准备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材料,他前后共花了4个多月时间。李广和全院教职工对申报材料进行了精心雕刻,比如第一页学科简介里面,限字数为1000,他们当时在尽力展现学科特色的情况下最终填写了999个字。李广回忆到:“困难遇到很多,最大的困难是人才队伍的组织和协调方面。但在学校、学院和有关职能部门关心协调、全院教职工全体努力支持以及各位老师的积极主动和无私奉献下,我们最终在2011年成功获批。”

有了经验后,李广又作为执笔人完成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申报材料和附件材料的撰写,2012年该申报成功获批。2011年和2016年,李广再次作为执笔人,两次完成了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部组织的第三轮、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材料的撰写和附件材料的收集整理。

面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李广也提出了自己的期待:“科研讲究的是创新。我希望该学科经过5-10年的建设,能够进入国内一流行列,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安徽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原创性成果和高端人才等支撑。”

严于律己遍四方春晖

除了严格要求自己,李广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严格,但在学生的眼中,他却是亲切的“广哥”。18级材料物理专业的卞修怡同学谈到:“李广老师是我上学期的电磁学老师,他是一个非常认真、非常负责、而且具有很丰富教学经验的一名老师。他上课的时候幽默风趣,有详有略,而且对于我们的疑问,他总会在第一时间回复。课堂之外,他会积极的鼓励我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本科生王浩同学也表示李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细致入微、授人以渔,他以自己的辛勤付出和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给人以启迪。

教学12年,李广为太阳成集团tyc234cc、为社会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他指导的本科生多数赴985大学继续深造,指导大学生科研创业创新训练计划7项,其中有部分本科生表现优秀,在校期间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

在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教师何刚眼中,李广同样是一个优秀的人,“李老师每年承担很多本科生以及研究的课程,在学生中间的口碑和评价非常高。同时,他的代课态度非常认真,每年负责的本科生成绩都非常优秀,指导研究生发表的论文,在我们物理学院教师也是排在前列的。”

情寄太阳成集团tyc234cc愿蒸蒸日上

对于获得李世雄奖,李广表示特别感谢,“感谢各级领导、同事和同学们的关心、支持和厚爱,自己会将李世雄精神不断地传承下去。”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他对母校也留下美好祝福:“祝母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等各个方面都取得新的成功与新的突破,成果丰硕,实现新跨越。”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