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十二五”发展展望

发布时间:2011-10-27

 

 

吴存荣
 磬苑校区文典阁一楼学术报告厅 2011年6月29日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太阳成集团tyc234cc是国家211工程大学,也是我们安徽省真正意义上文理兼备的综合性大学,今天我怀着一颗敬畏的心来到这里与大家分享合肥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下面我向大家简单讲述一下合肥市“十一五”的有关情况及“十二五”规划。
 
一)合肥市“十一五”规划发展相关情况
太阳成集团tyc234cc是一所科学建设真正有水平的大学,从太阳成集团tyc234cc毕业的学生活跃在合肥建设的各大战线,为合肥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下面我们首先回顾一下“十一五”规划。
合肥历史上是一个只有县城规模的江淮小镇,虽然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真正处于有政府管理的状态的大约只有500多年。康熙六年,江南省一分为二为江苏省和安徽省,安庆府和徽州府隶属安徽,直到清朝初年,省会一直在安庆。到了1949年人口普查时,合肥全城只有49224人左右,那时没有任何工业基础,更无法谈及服务业,连一个像样的工厂都没有,合肥就是在那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52年,安徽省正式建省的时候,很荣幸毛泽东同志提名合肥为安徽省省会。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合肥可以和石家庄相比较。石家庄是因为修建铁路而兴起的一个城市,而其他的省会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历史文化名城,其中非常有名的包括中部地区的太原(即晋阳府)、南昌等。
在历史上,合肥地位很低,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合肥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和质的发展。就人口来说,数量大幅度提高;就全国省会城市排名来说,合肥从五年前的第十八位上升到第十五位;就全国所有城市来说,合肥前进了45位。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已经进入全国省会城市的前十位,工业排在第十三位,超过了西安、哈尔滨这些人口逾千万的历史文化大城市。与此同时,节能减排也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太阳成集团tyc234cc等高校为此做出巨大贡献。
合肥相对来说是一个科教资源比较丰富的城市,现在的经济结构相对来说比较好。在GDP的构成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到23%,处于前列;单位GDP的能耗、工业产值的建耗只相当于全省的55%;工业废水的排放量下降到总废水排放量的11%;另外,我们还超额完成了国家规定的各种新指标,圆满完成了国家“十一五”节能减排的任务。从工业上来说,合肥是全国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四大家电冰箱、彩电、空调、洗衣机的年生产量约为4000万台,占全国15%左右。第二,合肥的工程装备和工程机械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例如叉车、挖掘机。还有汽车工业,除了江淮汽车,新兴的长安汽车年产量约500万,在全国排名前十位。还有其他的信息化工、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研发生产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合肥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十一五”期间三年全国第一,两年全国第二,速度很快。我相信,在整个“十二五”期间,我们的增长速度不会落后。
如此快的增长速度在中国地区来说算得上是一个奇迹,若要做一些回顾和总结,首先还要得益于“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政策。这句话泛泛而谈看似空洞,但对合肥来说,它赋予了深刻的思想和实质性的内容。这些年合肥市实行了十二项大的改革措施,包括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统一管理制度改革、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一系列改革,这些在全国都是走在前列的。实践证明,体制释放的活力推动了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实际上是对体制的调整和创新,体制的改革释放了活力,解放了生产力。从对外开放的角度来讲,合肥打破了由农业生产方式决定的自给自足的封闭的思维方式,真正做到了全面开发,真正做到了建设性发展。对其他地区好的做法、好的行政措施,我们立足于合肥的实际情况,采取“拿来”措施,以实际效果来检验我们的工作成效。
其次在发展过程中倡导高效率。这个速率首先要从政府做起,即全面提高党委政府的办事效率和执行力。我们改革了政府的一系列行政制度,尽量下放权利,创新办事流程,以“开放”来改善发展环境。除此之外,引进全国最一流的施工体系、最强的施工团队,真正形成一个公平的、健全的市场,以促进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讲究公平,潜规则盛行的地方不可能有好的投资环境。从一个城市的长远发展来看,建立一个规范的经济市场秩序,建立一个法制社会,改善投资环境是保证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与此同时,合肥在工业化过程中另辟蹊径,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道路并依靠科技创新跨越式发展信息化工业化道路。为了全面实现这个目标,首先我们主要是依靠科技创新、科技进步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比如光伏太阳能这种热门产业,合肥已有三大企业同步推进,其中赛维已经出产,我们可以成立一个光伏生产基地以促进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另外就是统筹合肥城乡经济发展。合肥城区历史构建规模小,大部分地区仍属于农村,城市的发展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合肥在最困难的时期筹集六亿资金大搞城市建设引起轩然大波,当时我们提出要把合肥建设成现代化大都市,并预计到了2020年合肥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可能在四百万到五百万。这个话题提出后引起热烈讨论,很多人认为这是无稽之谈,但现在来看,一切似乎顺理成章。当前,我们认为安徽经济发展较慢的原因是缺少中心城市带动。因为城市的经济增量占我国每年经济增量的90%,城市规模大,经济发展快,这是中国现代经济发展的特征。因此,合肥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夯实基础设施这个平台,把握好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规律,顺应潮流,并紧紧抓住时代脉搏,逐渐走向繁荣。
 
(二)合肥市“十二五”规划面临的发展机遇、问题及目标
“十一五”的内容比较多,就简单说到这里。“十二五”期间,合肥面临的发展机遇还是不错的,因为合肥“十一五”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最大的变化体现在交通上。过去到合肥交通不便,现在我们每天到南京的动车有26趟,已经逐渐实现公交化,同时每天到上海的列车也有20多趟,到北京的动车年底通车后,只需三个小时,计划到福州的动车也将于2014年正式通车,大概明年实现到杭州的通车。我们的高铁四通八达,这些铁路上的变化是合肥这些年来最大的进步。其次还有城区轨道建设。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正式放在文本规划中的三张图(即公共交通处理、铁路交通处理、重点区域开发)都有合肥市,这是过去从没有出现过的。
然后是政策上的优势。中部崛起的战略实施、皖江城市带产业承接转移示范区等大势的影响以及合肥经济圈的发展战略再加上科教技术形成的产业优势和新型的体制机制都预示这合肥蓬勃发展的未来。前不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城市经济指数报告中合肥从五年前的四五十位上升到二十二位,生活质量指数上升到第六位。尽管争议颇多,但合肥整体上升的趋势市不容置疑的。
对合肥来说“十二五”优势很多,但也存在很多困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空间的约束力。城市的发展需要空间,现在合肥的人口远远低于全国省会城市人口的平均水平,且空间有限,土地资源有限。第二,合肥发展必要因素的条件。现在节能减排的压力很大,现在的发展的环境跟过去不一样了,能源限制、工业限制、碳排放限制等比较多。国家又准备下达一系列控制指标,例如氮氧化合物控制指标、氨氮指标、COD总排量指标等都限制了我们的发展选择,特别是对后发地区来说,是一项严峻的考验。第三,构建城市文明,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合肥是快速扩张后发展起来的城市,其本身的文化底蕴是不够深厚的,包括传统的顺序管理。大家都知道上海的城市顺序管理得很好,这是有几百年的传承,但合肥没有这样的条件。可以这样说,合肥修建任何高楼大厦、道路桥梁都能比别人快比别人好,但是仍然缺乏一些内在的东西,比如酒后驾车,乱闯红灯,随地吐痰等市民素质问题严重影响城市文明。因此,对一个城市长远的经济发展来说,文化竞争力很重要。一位教授解释文化就是一种控制力,也就是道德对自身的约束。在安徽农村文化的大背景下,人们很难理解我们提出的农村投资体制改革。到目前为止,政府各部门以及各企业对资本市场及金融领域的认识能力都是有差距的。所以说,城市文明素养是我们的一个弱项。
“十二五”规划的一个大目标首先就是让我们的居民收入翻一番,其次是继续提高人均消费水平和城市消费总量水平。去年,合肥财政收入占全省的23.5%,“十二五”期间争取达到25%。这些年经济建设的资金是经济发展带来的效益,包括节能减排。总之,为把合肥打造成一个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市,其中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所谓经济结构调整,不仅要关注节能减排、技术水平和产业层次,还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效率、提高产品附加值;其中最重要的是提高产品附加值。对产业调整有三个层次的概念:第一,调整农业结构。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实行规模化经营,提高畜牧业比重,提高科技水平,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相应新型产业。第二,调整工业结构。提高工业比重,优化工业结构体系。第三,调整第三产业结构。拓宽第三产业(服务业)的领域,包括文化产业、软件、动漫、外贸、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意义不仅仅是酒店服务,已经延伸到文化知识领域和工业领域。
其次,为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需统筹城乡的发展。目前,虽然合肥总体上发展比较快,但是我们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因为农村人口占有比较大的比重,有相当一部分是平均年龄在四十五岁以上且没有文化知识的农民,所以提高这部分人口的生活水平十分关键。同时,有很多青年人从农村流入城市,但很难融入现代社会,他们的生活保障问题的解决也是至关重要的。提高收入水平涉及到收入分配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在我国,收入分配调整的难度不亚于国家一次重大的改革,原因有两个。第一,我们已经走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路,不可能回到计划经济的时代。第二,在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上,90%以上的劳动力是市场定价。我国的劳动力长期以来处于供大于求的不协调状态,主要表现在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和廉价劳动力的饱和。因此劳动力的市场价格自然很难协调。尽管全国都在讨论收入分配问题,但是相应的政策仍未出台。合肥也在竭尽全力解决这个问题,目前的措施有:1.增加社会保障,完善城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2.降低居民就医费用和教育支出。因此国家需增加对教育的投入,提高医保水平;3.调整税收政策,如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关于“十二五”课题的研究,“十二五”期间合肥在有些方面要形成一些新的目标。第一,合肥要全面实现现代化、网络化交通。南环线的高铁线计划在明年年底建成,预计城市轨道交通在明年年底形成,新飞机场大概在年底竣工,预计明年六月份投入使用。第二,形成比较完备的现代产业体系。第三,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方便人民生活。 “十二五”期间围绕政府提出来的要求,要把合肥建设成区域性的现代化大城市,我们要向区域性特大城市迈进。发挥合肥中心城市的作用,带动全省其他城市的发展。
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十二五”期间民政工作的建设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更大的财力。第一,农业社会保障的完善。虽然目前合肥涉及农业的社会保障基本都已健全,但是我们的目标是要达到全国一流的水平,包括要建设大规模的年度防控和工作防控。第二,城市的发展还要进一步巩固和完善。虽然城市扩大得很快,但是内在的很多的东西及细节问题仍有待改善。
“十二五”期间合肥的文化信息产业需进一步的提高。目前,合肥的文化设施如合肥大戏院、合肥美术馆、省博物馆都已建成,但是这些依然不够,文化体制改革我们要走到全国的前列。通过政府领导巧妙运用市场机制促进合肥电影事业的迅速发展,合肥电影院在数量和质量上与同等级城市相比较处于领先地位。今年电影界的金鸡奖和百花奖都是在合肥举行,其资格评选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电影院的数量及质量,即能不能同时播放120部电影。与此同时,我们大力拓展软件开发产业,促进大学生就业,培养大批金融后台人才。银行服务是分前台和后台(数据处理),随着ATM机在前台服务的应用,大量的工作集中在后台,以致后台服务人才需求量大增。合肥现在要打造一个“后台呼叫制度”,意味着电子商务将来会成为合肥的就业热点,那么,我们现在的大学也应该围绕电子商务做一些专业方面的调整。
 
(三)城市化发展阶段的问题、对策及注意事项
现在许多人将中国与一个城市化水平较高的西方国家进行比较,这种比较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实际上中国正处于城市化的高速发展阶段,而安徽处于城市化的中期阶段。有人议论,中国耗费如此多的能源不如发展现代服务业,但是社会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不能超越当时社会的局限性。所谓的西方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的高比例是通过高度工业化之后积聚大量财富发展起来的,而我们正处于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超越很困难。因为现阶段工业涉及到大量的就业人口问题和财经问题,所以降低工业所占比重基本很难实现。如黄山市的产业结构是比较好的,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最大,工业次之,农业所占比例最小。但黄山却不是安徽最富裕的城市,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是最高的。相反,现在一些工业比重很高的城市,如东南沿海一些发达城市的发展成果(工业比重都在40%以上)都是由工业改革促成的。
在工业比重相对较大的情况下,工业化的特点就是需要大量来自农村的劳动力,从政治上讲工人阶级的定义和社会价值都已经有所改变,农民工已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在这个阶段合肥将面临大量的农民工向产业部门进军的现状,如何融入全球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关系到社会公平、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社会稳定。所以我们要对城市化进行深刻认识,适应发展潮流,引领发展规律,对城市化进行正确定位。
中国地方政府在城市化过程中做出大量集中式的投入及后期的各种政策使中国在如此快的城市化中没有像拉美国家那样出现大量的贫民窟,但是仍有许多人提出城市规模过大就会出现的众多城市问题,反对城市建设。从社会供应角度讲,城市是资源最集中、公共资源最好、生活最方便的地方,不能因为个人问题而反对城市发展的趋势。例如,汽车时代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2006年合肥城市规划要求开发商每户住宅必须配一个车位,当时开发商抱怨这项要求不合理,但现在每户一个车位基本不能满足需求。城市发展要遵循客观规律,这一点对合肥来讲尤其重要。根据中国近二十年城市发展经验,城市的前进机率越高,规模越大,经济吸引力就越强,发展速度往往越快。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平台,是经济持续增长引擎,如果没有了“平台”和“引擎”,经济就无法发展。
城市建设也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要统筹城乡发展的问题,首先要靠城市中心带给我们的影响。安徽是农业大省,要解决城乡差距问题,中心城市担负着很重要的责任,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要完善;另一方面要通过城市化吸纳大量的农村人口,通过农村资源节约整合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适当地解决农村的一些问题。在建设城市化时期不能把目标和措施混为一谈,比如合肥要不惜一切代价去发展工业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大力发展工业是致富的手段而不是终极目标,终极目标是把合肥打造成现代化生态城市,所以城市化过程中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在城市化过程中除城市定位还有几点要注意。
第一,城市规划即经济布局规划。规划是短时间性的,任何规划都是需要调整的,这是由于我们认识的局限性、思想上的不成熟,导致规划的水平比较低。合肥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合理规划土地,留下空间。
第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家庭汽车的兴起对交通环境要求更高,因此,我们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轨道交通,促进新型出行方式和运输方式的发展。
第三,城市环境的建设,要树立环境至上的观点。环境问题的解决关键是要先转变思想观念,强调居民义务与责任,打造生态绿化城市。
第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机制,改革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按照合肥的建设要求“不倒下一个干部,不搞逾期贷款,不欠一份农民工工资,不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因此要建立一个长效体制。其中,资源管理和高效利用在城市建设环境改革中尤为重要。再者,城管问题作为社会发展中的阶段性问题在城市建设中十分突出,少数人的违规行为导致城市管理成本过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城市管理十分必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提高,城管矛盾将逐渐缓和。在此过程中,需要群众以包容心和客观的态度理性地认识城管问题。
第五,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坚持群众利益优先。坚持群众利益优先要首先考虑是否有利于人民的利益,主要体现在文教事业、医疗卫生事业和住房问题的解决方面。
近年来,合肥市义务教育发展迅速,新建85所中小学,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第一个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免费义务教育。今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中考、高考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做强做大168中学及各附中,巩固初中教育阶段改革的优秀成果,为培养人才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这是合肥文教事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在医疗卫生方面,近5年来,合肥的病床数已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医疗事业规模发展迅速,但是医疗水平与上海等大城市还有很大差距,仍待提高。医疗水平的提高与人民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内容。最近通过的公租房建设计划,主要解决外来人口就业期间的住房困难问题,这将是“十二五”计划的重点。该计划要求大企业建设公租房、集体宿舍,促进企业的和谐建设及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的来看,合肥市未来的发展机会多,潜力大,发展速度要继续保持,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将增强。“十一五”计划使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市民素质显著提高,自信心增强。尽管合肥与许多发达地区的大城市还有很大差距,但是我们相信合肥发展前景可观。就大学生就业而言,只要更新观念,机会是很多的,同时,我们对自己和当前形势要有客观清楚的认识。大学生要适应社会发展,转变就业观念,勇于实践,扎实苦干,自立自强,靠自己的努力慢慢积累财富。
 
会后问答:
1、南科大曾被认为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希望,而今看来已基本夭折。承担着我国教育复兴希望的改革为什么在中央会面临巨大的阻力。怎样看待高等教育改革及高校行政化问题。
对于高等教育的改革,作为旁观者我没有权利批评,只是提出个人看法。南科大的改革是否夭折还不能下定论,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引起思想的碰撞和认识的不一致,存在争议是很正常的。高等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但是改革方向、举措和对象都是需要具体分析和认真思考的。改革不是一套一成不变的模式,而是需要不断的探索。探索式的教育改革道路必定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需要我们的支持和鼓励。
高校行政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高等院校作为事业单位,其行政化改革在中国的政治体制中需要制定配套措施,依赖国家态度,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
 
2、合肥作为省会城市具有不同于芜湖(地理位置优势)、马鞍山(资源优势)的政治优势,同时临近南京、武汉两大城市,其为合肥发展带来更多机会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合肥的发展。我是一名太阳成集团tyc234cc在读经济本科生,有在合肥创业的打算,想了解合肥发展的后劲及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具体政策。
合肥发展的后劲问题在社会上受到广泛讨论。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多元经济体制下,我们要以开放的眼光看问题。在中国这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中,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以及市场经济的特征共同决定了人口、资源的自由流动,各地区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事实证明,近年来合肥的发展速度超过南京、武汉,经济总量迅速增长,特殊的地理位置不但不会抑制其未来的发展,反而会为其带来更多的机会,创造更优越的发展环境。就自主创业而言,需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做出判断,就自己的创业方向做调研。
 
3、温家宝总理曾讲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通过创业引导就业。在这方面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都出台各项政策,我期待合肥关于大学生创业具体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再者,请您谈谈如何处理合肥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你的问题给了我些许启示,以后对于大学生创业的一系列配套措施的宣传要深入大学,同时要检讨与北京、上海、广州关于大学生创业问题政策上的差距。
环境问题对于合肥是一个挑战,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问题。由于没有重化工及加工型企业,合肥的工业废气(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等)排放量远好与国家一级标准,但是建筑工地扬尘(可吸入颗粒)量在一段时间内超标,影响城市环境。随着建设工程的不断完成,这一状况一定会得到改善。环境问题是城市建设中正在治理的方向,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一定会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促进经济建设与环境和谐发展
(本文由李馥馨、王莹、赵曼、蔡丽丽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返回原图
/